弗拉迪斯瓦夫·斯特泽敏斯基(WładysławStrzemiński)原是备受爱戴的大学教授与知名的前卫派画家。当斯大林提出“社会主义式的写实主义”,且被波兰当局奉为圭臬,要求上行下效时,他站在异议的那方,结果不但被撤销教职、剥夺艺术家身份,甚至连餬口饭吃的生存权也尽遭践踏。而自诩为小螺丝钉的人们,成了国家机器的暴力帮凶。
My film diaries 1970-1979: my marriage, children are born, you see them growing up. Footage of daily life, fragments of happiness and beauty, trips to France, Italy, Spain, Austria. Seasons of the year as they pass through New York. Friends, home life, nature, unending search for moments of beauty and celebration of life friendships, feelings, brief moments of happiness. The fi...
影片以1960年代初的纽约音乐界为背景,讲述19岁的鲍勃·迪伦,从一名不见经传的民谣歌手迅速声名鹊起,他的歌曲和神秘感在全世界引起轰动。1965年的纽波特民谣节上,他首次在舞台上使用了电吉他,他的音乐从民谣转向摇滚乐。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盖瑞(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DayLewis饰)生活于当年战火纷飞的北爱尔兰,那时北爱共和军正致力于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年轻的盖瑞整日无所事事,偷鸡摸狗,无意间得罪了北爱共和军。
「遵守勞工標準法!我們不是機器!」改篇自真人真事,身為貧窮家庭的長男,全泰壹自小以勞力為生。雖在22歲時獲得嚮往已久的裁縫職位,他始終無法忽視身邊勞工的苦況:他們在惡劣的環境下長期工作,而且沒有足夠的保障。為了改進韓國勞工的工作環境,他自學《勞動基準法》及組織讀書會。意識到善意不會帶來任何改變,他迫切希望將周圍的人從貧困和剝削地獄中解放出來,最終手持《勞動基準法》自焚身亡抗議。全泰壹的故事早於1995年被韓國新電影先驅朴光洙導演拍成電影,並由當時還未有執導經驗的李滄東擔任編劇,入圍柏林影展。是次改編成動畫,打破了韓國本土動畫的票房紀錄,以充滿情感的劇本和精彩的視覺畫面向全泰壹致敬。
The coming up of FC Bayern Munich between 1965 and 1974, from a team that came out of nowhere.
A couple who fall in love and spend a joyful summer until they are captured by the Gestapo.
影片由基里尔·谢列布连尼科夫(《彼得罗夫的流感》《盛夏》)执导,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修女艾达》《冷战》)编剧,根据法国作家埃马努埃莱·卡雷尔撰写,描绘俄罗斯激进诗人、持不同政见者爱德华·利莫诺夫的传记小说改编。小说有着这样一段描述,“激进苏联诗人的骇人冒险:一个纽约的流浪汉、一个引起法兰西轰动的人、一个俄罗斯的政治人物”。 利莫诺夫个人生活极富传奇色彩,在曼哈顿他是富豪的管家,在巴黎他是作家,在俄罗斯他则是布尔什维克党的政党领袖。影片对白语言会根据拍摄地俄罗斯、纽约、巴黎的变换而对应转变。
若松孝二が代表を務めていた若松プロダクションの黎明期を描いた前作「止められるか、俺たちを」。若松が愛知・名古屋に作ったミニシアターを舞台とする続編では、映画と映画館に吸い寄せられた若者たちの群像劇が展開される。